Nandflash基础知识

1. 封装

Nandflash一颗芯片中封装一个硅片称为一个Die,一个Die内部可能再分为两个平面,称为Plane。Plane有多个Block,每个Block又分为多个Page。

通常大家不会关心Die和Plane。而是从Block以下开始关注。
一页的数据有时还分为上半页和下半页,并且每页附带几个字节的多余存储空间,称为spare area。一些Nandflash管理程序会利用spare erea来做一些管理数据、ECC校验数据等。
通常一个block有256、1024、2048个pages。
一个page通常有512、1024、2048等个字节。

2. Nandflash的基本操作

Block是擦除的最小单位,Page是读写的基本单位。

2.1 擦除

Nandflash不像内存或是硬盘一样可以改写。它上面的一个比特(对于SLC)而言)一旦被写为1,就不能再单独改写为0,而必须和它所在的Block上的所有其它位一起全部擦除为0.

2.2 写

我们说Nandflash的写操作是以Page为单位的,但是实际上你可以精确到Page上的单位。比如说你可以先写bit 0为1,再写bit 1为1。但是你不可以回过头来把bit 0写为0,因为只有擦除操作才能把写为1的位改回0.

2.3 读

说读的基本单位为Page。你当然也可以一次中读Page中的几个位,但是所有的时间都是一样长的。

3. Nandflash的内部结构

下图是Nandflash的一个块的内部结构,这个图片非常经典。可以看到,一个Block实际上是芯片中晶体管组成的一个阵列。而一个Page才是这个阵列的一个行或是行的一部分,即一行可能又分成多个Page。

WLx为第x行的行选线,但WLx为高电平时,整个行(即一个Page)上的cell都可以操作。WL是Word Line的缩写。

BLx为行上第x位的位选线,在一个行WLx被选中的情况下,给BLy加高电平就可以在相应的位上写入1。

3.1 读时内部路行为

在通常的Nandflash芯片中,一个Block有一行的sense amplifier,连接在每个bit line上,读数据时,先用Vread选中一行,将不选中的行的word line置为Vpass,使那个晶体管有导通功能。然后选中的行上的各cell上的数据就会被sense amplifier读出来。
读操作各部位电压

3.2 写(编程)时内部电路行为

编程是往一个cell写1的过程同样是将不选中的行置为Vpass,要选中的行的word line置为Vpgm,选中的bit line置为GND,其他bit line置为VDD。
写操作各部位电压
即:

3.3 擦除时内部电路行为

擦除。

4. Nandflash不支持in-place update

Nandflash的一个页不能写了之后几乎不可以改写,只前整块擦除。如果要改变一个页上的数据,通常的做法不是擦除整个块然后再全部修改了再写上去,而是将这个页的内容标志为无效,将修改后的数据写到新的页上,然后更新指针指到新的页上。这是flash translation layer的一基本操作。Flash translation layer简称FTL,是一个业界常研究的课题。

nand flash page update(out-of-place update)

5. SLC、MLC和TLC对比

SLC = Single-Level Cell ,即1bit/cell,速度快寿命长,价格超贵(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),约10万次擦写寿命

MLC = Multi-Level Cell,即2bit/cell,速度一般寿命一般,价格一般,约3000—10000次擦写寿命

TLC = Trinary-Level Cell,即3bit/cell,也有Flash厂家叫8LC,速度慢寿命短,价格便宜,约500次擦写寿命,目前还没有厂家能做到1000次。

5.1 速度对比

SLC速度最快,MLC速度比TLC更快。但也有资料显示,MLC是不是比TLC快要看制程的,新制程的TLC比老的MLC快多了,不过寿命的确是MLC要长点。

5.2 擦写次数对比

"TLC芯片"只能写500次并非意味着U盘拔插500次就完蛋了!简单举例,假设一个8G U盘,往里面写入8G,就算一次;清空写入3G,算第二次,在清空写入5G,仍然算第二次;再写入1G,那现在就开始算第三次。
换个角度来理解,假设8G U盘一生只能擦写500次,那么这个U盘一生理论上可以重复装载4000G 文件。而MLC芯片的U盘一生最少都能装载2.4万G到8万G。这就是为什么说TLC芯片的U盘相对短命的原因。
关于TLC:
X3(3-bit-per-cell)架构的TLC芯片技术是MLC和TLC技术的延伸,最早期NAND Flash技术架构是SLC(Single-Level Cell),原理是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(cell)中存放1位元(bit)的资料,直到MLC(Multi-Level Cell)技术接棒后,架构演进为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存放2位元。
2009年TLC架构正式问世,代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可存放3位元,成本进一步大幅降低。
如同上一波SLC技术转MLC技术趋势般,这次也是由NAND Flash大厂东芝(Toshiba)引发战火,之后三星电子(Samsung Electronics)也赶紧加入战局,使得整个TLC技术大量被量产且应用在终端产品上。
TLC芯片虽然储存容量变大,成本低廉许多,但因为效能也大打折扣,因此仅能用在低阶的NAND Flash相关产品上,象是低速快闪记忆卡、小型记忆卡microSD或随身碟等。
象是内嵌世纪液体应用、智能型手机(Smartphone)、固态硬碟(SSD)等技术门槛高,对于NAND Flash效能讲求高速且不出错等应用产品,则一定要使用SLC或MLC芯片。
2010年NAND Flash市场的主要成长驱动力是来自于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计算机,都必须要使用SLC或MLC芯片,因此这两种芯片都处于缺货状态,而TLC芯片却是持续供过于求,且将整个产业的平均价格往下拉,使得市调机构iSuppli在统计2010年第2季全球NAND Flash产值时,出现罕见的市场规模缩小情况发生,从2010年第1季43亿美元下降至41亿美元,减少6.5%。

6. ECC、坏块和wear leveling

由于Nandflash的Cell是有擦写次数限制的,多次使用之后某个cell就可能无法再被擦除并写入正确的数据。这时,这个块称为坏块。
软件在使用Nandflash时,需要管理这些坏块,将坏块记录下来,以后写数据是避开。
软件再使用Nandflash时,还需要注意尽量将擦除操作分配到不同的块上。这样可以减小坏块的产生(直到所有Block接近一起坏掉)。这个行为称为wear leveling。
你为法预料到哪个块的哪个cell在什么时候出错,因而通常在写入数据时同时在spare erea写入ECC校验数据,以便在出现坏的某个cell首次坏掉时可以检测到并恢复数据。

7. 参考资料

1. Understanding Flash: Blocks, Pages and Program / Erases

2. SD知识篇——关于闪存芯片SLC、MLC和TLC

3. Nand Flash 基本介紹

4. Sense Amplifier for Flash Memories: Architectural
Exploration and Optimal Solution

5. MODEL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
OF NAND FLASH MEMO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