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金融领域,有两个极重要的词叫做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。我们谈投行为什么能获得高收益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价值发现并重新配置资源的功能。
我举个例子。
证监会每年准许上市的企业几十家,但满足上市门槛的企业有几千家。这些企业上市就可以融资,可以发展得更好,但问题是只允许几十家。
正常情形下,投行需要做的,就是发现企业的其他价值,对资产进行包装,和相应的律师,会计师进行协调,说服证监会企业资产质量是高于其他企业的。
我们暂时不谈权力寻租,腐败,也不谈这些企业到底好不好的问题。只谈对于这些企业而言,如果企业能够获得配额,它自然愿意为此付给投行高价,因为在投资者手中的钱被配置到了他的口袋。
优质企业是稀缺资源,投资者的资金对于企业而言也是稀缺资源,如果投行能够完成这样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,自然就能获得高收益了。
我们考虑这样一种情况:有一个圆滑至极、混得很开的人,通过打点上下,绕过很多门槛让企业上市了,那么对于企业来说,当然也愿意为此付出高价。
这就是资源配置的能力。而这种能力对企业如此,对各种职场官场混的人大抵也是如此。
有人能够更有效地配置资源,有些完不成的交易,靠他喝几口酒,打点几下就能完成,有些出不了头的人,根据他的引荐就可以被老板赏识,这自然是能力了。
有能力发现某种稀缺资源的价值,并向需要这样这种稀缺资源的人提供,从而完成资源的匹配,这种人当然也具有高价值。
说句俗话:老鸨多赚钱,小姐多吃亏。
而之所以让我们觉得愤愤不平的是:我们往往觉得稀缺资源是稀缺的,但是配置稀缺资源看上去人人都会。
溜须拍马屁,喝点酒打打哈,看脸说话,这些看上去谁不会?
然而更深一步挖掘,我们可以发现的是:和有真才实学技术的人相比,配置稀缺资源的能力同样是一种稀缺资源。
技术在现代社会是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体系的。要成为某个领域的研究/从业人员,需要做的就是凭自己的智力好好学习,每步走好。
但一个情商又高,又会察言观色,理解每个人的心思,对话语敏感且愿意下功夫管理人脉的人,也当然是稀缺人才。而且这样的人很难通过技术培训而成就,因此在难以复制的情况下,自然更加稀缺。
永远要记住的是:一件东西的价值的关键,不在其成本,而在于其稀缺。
这在歌星影星这个行业其实也有类似现象:一个明星红起来,大佬撑腰可以红,戳中粉丝G点可以红,单靠唱功也可以红,但是就是难以复制。你认为一个女明星靠脸靠胸上位不如有真才实学技术的人,但总之你要明白的是,之所以能赚取这种看上去的超额收益,一定是有一种极其没有替代性的稀缺资源。
另外说一句闲话: 在过去,资源配置的效率尤其低下,因此尤其需要这样的专门"拍马屁"的人,不通过这样的人,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晋升的机会,你的优势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其他人发掘。互联网的好处之一,就是让这种价值发现的难度越来越低,一个拥有稀缺资源的人可以自己找到渠道进行配置,而不必依赖这样的中间人。
但永远没变的是,任何稀缺的资源,能力,都会有高价值。